2018年11月29日 星期四

洪蘭:看電影給偏鄕孩子機會

天下雜誌570期

文 洪蘭 2015-04-14

簡單的看電影,就能提升偏鄉孩子的學習能力。 我們為什麼不把政黨內鬥所虛耗的國家資源,用到這些弱勢的孩子身上? 最近擔任一作文比賽的評審,看到只要一點點資源的注入,學生的程度就能提升很多。又看到惠明盲童育幼院的孩子,冬天想吃頓熱的咖哩飯卻不能,感慨很深。 

有一家做投影機的公司去學校做售後服務時,看到很多偏鄉的孩子從來沒有下過山、沒來過台灣本島、沒進過百貨公司或電影院,文化刺激的差異影響了他們的學習,阻礙了他們後來人生的發展。 文明社會的基本倫理是,每個人都應該盡可能讓生命是一場公平的競爭。所以這家公司就決定撥出部份盈餘,利用學校已有的投影機,租好電影,請老師放給學生看。 因為做的是教育,不是娛樂,所以需要知道學生是否有從電影中學到東西,因此他們舉辦徵文比賽。第一名獎金五千元,第二名三千元,第三名兩千元,佳作五名,每人一千元。這筆錢在偏鄉還真不少,因此學生都專心看電影,用心寫心得。

五年之間,全國有五十五所小學參與,放了一千三百場電影,嘉惠了十二萬小朋友。 今年的評審有三名,我忝為其中之一。公司為公平起見,給我們看的稿件是經過打字、編號的。當我們各自看完,聚在一起決定名次時,發現選出來的頭三名竟然都一樣。尤其我們三人來自非常不同的背景,顯示這些孩子的寫作能力已達到相當的水準。 我自己寫專欄,深知寫長不難,寫短不容易。他們要在三百到五百字內,交待清楚電影故事,寫出感想反思,真是不簡單。

揭曉後,發現得獎者都是一開始就參加電影欣賞的那幾所偏鄉離島學校的學生。這五年中,因為有機會接觸到不同的文化,打開了他們的視野,使得他們懂得思考,因而大大提升了他們的作文能力。 我從第一屆比賽便擔任評審,目睹了這麼簡單的看電影便能提升孩子的學習能力,深深感慨國家經費未能用在刀口上。若能多挹注一些資源到需要幫助的孩子身上,台灣貧富的差距可以縮短很多,因為教育是脫離貧窮唯一的機會。 

念遺傳學的人都知道「種子和泥土」的關係:最差的種子種在肥沃的泥土中,可以長得跟最好的種子在最差的泥土中一般高。教育的成效很慢,它如白居易說的「栽植我年晚,長成君性遲」,它不能立竿見影,但是只要持續去做,一定會有成果。

引用自:天下雜誌570期